欢迎访问诸城市百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
全国服务热线:

13256368109

13256368109

新闻中心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  网站首页  >>  新闻中心

粽子的沿革

发布日期:2019-08-18   点击量:3916

春秋时期: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


    东汉末年:草木灰水浸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。


    晋代: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,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


    南北朝:出现杂粽。品种增多,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,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

    唐代:粽子用米已“白莹如玉”,粽的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“大唐粽子”。


    宋代:有“以艾叶浸米裹之”的“艾香粽”,还有“蜜饯粽”,见苏东坡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名。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,木车牛马作的广告,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。


    元代: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。


    明代: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


    清代:出现“火腿粽子”。


   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,璀璨纷呈。现今各地的粽子,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,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,著名的有桂圆粽、肉粽、水晶粽、莲蓉粽、蜜饯粽、板栗粽、辣粽、酸菜粽、火腿粽、咸蛋粽等等。


上一篇:粽子的流派

下一篇:粽子的历史记载

版权所有:诸城市百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

技术支持:潍坊点睛 备案号: 鲁ICP备19033144号-1

友情链接:贴标机喷塑设备/生物质导热油炉/净化工程/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/单板烘干机/稳定土拌和站/